广西蚕茧产量全国第一,桑园面积全国第一,蚕种产量全国第一……随着“东桑西移”工程铺开,蚕桑业正逐渐开启新的格局,广西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亮眼的数字表明沿着既定目标,茧丝绸产业正朝着集约化、高端化、绿色化稳步迈进。
在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核心示范区所在的德胜镇上坪村,连片桑树长势喜人。上坪村桑农韦萍早早把家里养蚕的空地收拾出来,等到满屋环绕蚕吃桑叶“沙沙”的声音,农韦萍认为是一年中最满足的时刻。
农韦萍已在家务农养蚕多年,“现在养殖总体规模扩大,我们的养殖成本能保持相对稳定。在桑树管护越来越科技化的情况下,叶大虫害少,蚕茧质量好,蚕茧也能卖出更好的价钱。”众多像农韦萍一样的桑农,是联农带农机制的受益者。广西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丝绸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蚕农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模式,稳定蚕茧产销关系。
那坡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实施“公司+基地+农户”运营模式,产业园种桑、养蚕规模1000亩以上,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500个以上。“我们推广科学养蚕,选育优良桑、蚕品种,实施水肥一体灌溉、小蚕共育、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技术,推广全龄人工饲料养蚕关键技术,提高亩桑产茧量和蚕茧质量,通过创新管护技术提高产量获得更高收益,实现产业科技助农增收。”公司负责人林金伟介绍。
那坡县税务部门聚焦产业需求,主动深入那坡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全周期、全过程”跟进解决企业涉税需求。“税务干部不仅为我们解决涉税问题,还送来了‘真金白银’的红利,给足我们向农户收购合作的信心。我们也会把享受到的优惠让利给蚕户,带动更多的蚕户致富。”谈起税费服务,林金伟非常认可。
曾经,广西茧丝绸产业因缺乏品牌支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倍感压力。“我们是本地生丝产量最大的企业,以前产品没有品牌知名度,附加值低,始终处于产业最低端,不管生产得再多再好,也只能卖给东部老牌企业为他人作嫁衣。”河池市嘉联丝绸公司总经理袁毅说。
于是企业以创育品牌为核心,主动融入当地政府发展,大力培育千亿蚕桑茧丝绸产业集群。河池税务部门顺势而为,不断优化品牌培育服务效能,助力“千亿蚕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开展“东绸西移提质增效”专题调研,到企业召开茧丝绸行业协会座谈会,听取多方面意见建议,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招引落地、产学研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细化纳税服务等各类问题,打出了一套“全链条”“重升级”的组合拳。
从生丝成为品牌高端定制服装指定原料,到高级生丝、蚕丝面膜等30多种桑蚕丝产品走进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河池造”茧丝产品正走上国际舞台。
走进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区,丝绸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一排排现代化的厂房整齐划一,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操作着各种设备,演绎着蚕茧到丝绸的蜕变过程。
“目前,园区建设主要面临产业发展模式需时间磨合,企业订单数量不及预期,受国际环境和外贸竞争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继续增资扩产的信心。”园区负责人直言,“但我们始终坚信,茧丝绸产业是支柱产业,今后行业发展会更趋向市场化、规范化、集约化。”
针对以上问题,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区全链条打造产业有序转移示范项目。聚焦纺织、制衣、数码印花、仓储、物流、电商等环节,整合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动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
园区要发展,关键政策好、服务优。忻城税务部门聚焦园区产业布局和企业需求,主动深入企业送政策、摸情况、问需求,为纳税人搭建退税办理审核快速通道,助力退税红利落实落细、落稳落准。
精准辅导推送优惠政策,有效激活了企业发展动力。“从2020年项目落地建设到一期项目试运营投产,税务部门持续为我们提供了税收优惠、政策解读以及针对性的培训服务,我们累计享受了416万元退税红利,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参与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项目投资建设的广西同益国丝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潘密阳、韦莎燕)
深圳服饰有限公司一家集品牌女装 男装 童装 中老年装 批发及加盟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品牌服饰折扣公司,成立于2005年,在长期的公司经营中,和客户形成了良好而坚定的联系